央视网消息 7月9日,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工智能自主创新研究丛书》首批新书在上海“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隆重发布。
丛书作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钟义信院士核心团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联合国数字安全联盟理事长李雨航,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军,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康金城,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严潮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丛书策划编辑刘纳新、姚顺,中科华数信息科技研究院联席院长卢建新,中国电子商会人工智能委员会联席会长徐亭,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世光等嘉宾出席发布活动。
丛书出版背景与目的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严潮斌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表示,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至今的数百年间,我国科学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有一批具有“整体观”的科学观和“辩证论”的方法论素养以及自主创新精神的学者,不甘心跟在国际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流思想后面随波逐流。他们长期以来坚韧不拔地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艰辛探索,勤奋耕耘。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创建了一批体现整体观和辨证论精神、极富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学术成果。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出版、传播和推介我国学者的原创理论成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高级编辑姚顺介绍,出版《中国人工智能自主创新研究丛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领域取得的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和开辟崭新理论空间的杰出成就,弘扬我国学人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丛书的成功出版表明,中国科技工作者有志气、有能力在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前沿引领世界学术大潮。
丛书首批专著的亮点
丛书首批出版的三部专著《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命题级泛逻辑与柔性神经元》《因素空间与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原始创新的系列成果,而且形成了人工智能理论体系及其逻辑基础和数学基础的三位一体。
《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作者钟义信教授
《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的作者钟义信教授敏锐地注意到:长期以来,人工智能的学科整体被传统学科“分而治之”方法论分解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三个互不相容的学派,无法实现统一;人工智能的信息、知识、智能理论则被传统学科“纯粹形式化”方法论丢掉了内容和价值因素,导致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低下。这一切表明,传统学科的范式(方法论及其科学观)不适合人工智能的研究,需要创建新的范式。于是,他发起了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总结了信息学科范式,取代了传统学科范式;在新范式引领下构筑了主客互动的人工智能模型,揭示了普适的智能生成机制,开创了机制主义研究路径,重建了语义信息理论,发掘了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创建了全面超越现有理论的全新人工智能理论。
《命题级泛逻辑与柔性神经元》作者何华灿教授
《命题级泛逻辑与柔性神经元》的作者何华灿教授表示,现有的数理逻辑是“非此即彼”的刚性逻辑,只能描述理想世界。而智能问题普遍具有亦此亦彼、甚至非此非彼的柔性性质,需要根据数理辩证逻辑,按照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原则才能处理。因此,他决心跳出国际主流路线,排除各种非议和困难,创建具有柔性品格的新逻辑。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提出了泛逻辑的概念和研究纲要,建立了可交换的命题泛逻辑、不可交换的命题泛逻辑和柔性神经元原理,彻底打通了结构和逻辑的内在联系,完成了从刚性逻辑范式转向柔性逻辑范式的理论跨越,从而可以全方位、全流程、无死角地支撑智能科学技术研究。
《因素空间与人工智能》的作者汪培庄教授长期从事概率论、模糊集合等数学理论的研究,发现这些数学理论都不能全面满足人工智能研究的需求。于是决心根据人工智能范式革命的需要来构建智能数学的理论。他注意到,初等数学的范词是“数”与“形”,近代数学变为“变数”与“变形”,再引入笛卡尔坐标架,就出现了微积分,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数学符号。因素是人们思考问题的视角,是信息与智能的“基因”,是智能数学的新范式。以因素集合所张成的因素空间理论可以包容概率论、模糊集合论、粗糙集合论等与智能相关的数学理论,可以从数学上充分描写智能生成机制,因此成为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全新而有效的数学基础。
面向新世纪,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发展的重要领域,丛书和相关理论的发布,将使我国人工智能理论占据自主创新的高地,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