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来了!编织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网”

副标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2022-02-28 11:26:38
中国纪检监察报 | 2022-02-28 11:26:3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东数西算”来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八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那么,被视为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东数西算”到底是什么,如此布局有何意义?“东数西算”将如何推进,又将如何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

重构网络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说起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东数西算”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简单地说,西电东送,是把西边的电送到东边去。东数西算,就是把东边的数拿到西边去算。”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介绍说。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数据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浏览新闻、在线观影、移动购物、金融理财……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2019年我国产生的数据量约占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由此,对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负责同志就“东数西算”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仅有不到20%的数据中心分布在西部。但建立数据中心不仅需要土地,还需要能源,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

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等。有的地方气候还比较凉爽,也有利于为数据中心散热节约成本,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国家算力网络的顶层设计,尽快转变以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

“东数西算”工程应运而生。

“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同志说。

东部有数,西部算数。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还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兼顾区域发展和网络时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

每个枢纽节点内,规划设立1至2个数据中心集群。有业内人士称,算力枢纽和集群的关系,类似于交通枢纽和客运车站。今后,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原则上将在这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内建设。

从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布局不难看出,除了内蒙古、贵州、甘肃等位于西部地区的枢纽节点之外,国家还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作了布局。不同的算力枢纽节点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该枢纽规划设立两个数据中心集群,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

未来,这两个数据中心集群,将优化算力布局,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这也就意味着,并非所有“东数”都要“西算”。

这样的布局,既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需求,也考虑到了网络时延要求。

“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4个节点,要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这4个节点定位于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

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节点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

“‘东数西算’一定是建立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之上,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信息学院教授程絮森表示,尤其是对于那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说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移动医疗等,就不太适合优先布局于西部。因为如果布局在西部,受网络传输距离较长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时延,这就无法满足有关业务需求。

事实上,近年来,“东数西算”在产业层面已有实践。去年,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运营及在建的数据中心就有20多个。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华为云数据中心是“东数西算”的一个生动案例。

“把热数据放在东部,冷数据放在西部,实现全局能效最优。”华为云营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契合“双碳”目标,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河北怀来,国家布局的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便是张家口市怀来县、张北县、宣化区。

在怀来的大数据产业基地,一个占地1000亩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中,首期计划于今年7月投产。

据河北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约500亩的第一个启动区域中,有9个地块是数据中心。这9个地块建成后,总的服务器数量将达50万台。到2025年,这里将达到300万台服务器的集聚。

除了机电和土建等方面的投入,这里还计划在张家口地区配建风、光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零碳大数据产业基地。

绿色、低碳,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题中之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数据中心有“不冒烟的钢厂”“电老虎”之称,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成本的“大头”。在数据行业打拼多年的一个大数据企业负责人坦言,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就地消纳新能源,推动数据中心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算力枢纽节点落地庆阳市,就是基于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气候有利于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和减少运维成本等优势。

“目前,数据中心对绿电的使用率约为20%。”徐彬表示,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大量的数据中心建在西部之后,就能够提高对绿色电力的使用,“如果使用率能提高到80%,那么到2025年,就能减少1.6个北京市的总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鼓励应用高效IT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辅助系统技术产品,推动企业深化新型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施工、采购与运营管理等,也能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经济发展之后,各个城市在数据中心的支撑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会使生产生活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节能减碳作用也会由此凸显。

编辑:李雪菲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正在阅读:“东数西算”来了!编织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