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8月,温州高新区累计专利授权3.8万件,注册商标3.3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7年间从5.32件增至40.38件;集聚30多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企业知识产权融资12亿元。
“企业在系统内输入商标、著作名称或外观设计专利,数小时后即可搜索到全网平台上的侵权线索,根据检测结果有的放矢开展维权工作。” 近日,在位于温州高新区的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科长朱王昌向科技日报记者演示。
他所提到的系统,是温州高新区于2021年4月引入的全国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线索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全面接入了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数据,针对性解决了网络专利侵权成本低、举证难等问题。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温州高新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温州将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集成改革工作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率先探索专利、商标等一揽子综合治理机制。其中,温州高新区创新打造“专品标”赋能云平台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数字应用系统,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顺应产业升级 完善服务矩阵
2012年10月,温州高新区挂牌成立,与温州龙湾区实行“政区合一”机制。彼时,适逢传统产业面临挑战,温州高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5+4+N”产业体系,即智能阀门装备等五大传统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一系列机会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难免引发阵痛,随之暴露出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
“当时温州高新区的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弱,而温州高新区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有限,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居述东介绍,温州高新区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温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3年来,温州高新区有序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专利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起,温州高新区创建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平台,成功吸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等机构入驻,进一步打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信息预警、数据挖掘分析及专利导航与布局等知识产权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朱王昌介绍,温州高新区还开展知识产权多元化深度服务,比如积极打造“辅导诊断”等特色服务载体,组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处长面对面”等系列品牌活动,进行点对点知识产权辅导。目前,该高新区共举办57场公益(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近7800人次。
2020年9月,温州市高新区引入“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记者了解到,该数据库拥有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亿组知识产权数据,能为企业实时提供技术信息检索和研发指导,帮助企业节约研发时间和科研经费,并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温州高新区成立10年来,不断壮大知识产权服务矩阵,持续培育服务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打造知识产权‘风向标’,帮助企业捕捉市场先机和竞争动态。” 居述东说。
定制数据标识 赋能产权运用
在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专利产品馆,每个展品旁都配有专属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相应的专利信息一目了然。
2020年8月,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引导企业开发知识产权服务新载体“专品标”赋能云平台。通过连接专利与产品形成“一物一码”,该平台迄今已为温州本土企业的数百个产品赋码。
以祥松阀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松阀门)研发的耐腐蚀衬氟阀门为例。衬氟阀门在化工、钢铁冶炼等强腐蚀的工况领域应用极广,其工作原理是给钢体阀门的内部附上一层耐腐蚀的内衬,确保阀门在各种介质的冲刷中能长时间运行。
近年来,祥松阀门每年将5%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制作了高性价比的耐高温内衬材料,多维度提升了衬氟阀门的寿命。2021年11月,这一新型材料的制作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我们同时会对赋码的专利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企业的无形资产。”“专品标”赋能云平台负责人周麟介绍,除此之外,赋码的最终目的是让专利为品质代言,提升专利、商标的价值度,成为可用于金融、保险等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的凭证。
近两年,温州高新区鼓励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信贷产品,推广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020年,温州高新区联合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该高新区企业,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品贷”产品,同时对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应用“专品码”企业的专利产品,投入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截至目前,该高新区已促成330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16.14亿元。
推动产研融合 激励发明创造
日前,温州依梦文具有限公司、温州骏马保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种单摆演示教具”“一种位于床底的鞋架”等专利精准匹配,一批专利技术被“搬上货架”。
“通过‘技配家’系统,企业可以使用大数据智能匹配高校专利,这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尤其适合。”朱王昌介绍。
2021年5月,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引导企业开发“技配家”产业技术匹配数字化系统,以全球专利数据库资源为基础,用大数据挖掘高校“沉睡专利”,优先为企业推荐匹配度较高的专利技术,已协助89家企业匹配到所需技术。
“该系统以AI技术算法为引擎,高效、精准地建立企业画像、技术画像、人才画像。”居述东表示,企业通过算法与全球高校专利进行智能匹配,有助于实现产研企对接,推动成果转化。
温州高新区聚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特殊钢、阀门、服装、鞋业、制笔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研融合。自2017年以来,该高新区每年培育10个以上高价值专利组合,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通过专利组合主导形成标准,解决行业领域的关键技术。
截至今年8月,温州高新区累计专利授权3.8万件,注册商标3.3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7年间从5.32件增至40.38件;集聚30多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企业知识产权融资12亿元。
“温州高新区跻身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为其奋力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示范高地提供新的契机。” 居述东表示,温州高新区将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