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江门新能源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
4月21日,首届中欧绿色创新发展大会在鹤山举行,其间,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隆基园区启动建设,将打造全省前列的光伏组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两天后,23日,万众瞩目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一个年产能约35GWh的智能标杆工厂正式亮相。
两件大事指向同一个主题——瞄准新能源产业,积极抢占新赛道、拥抱新蓝海。
4月23日,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不光江门,放眼全国,各地都在新能源赛道上争先进位:在大湾区,肇庆与行业巨头宁德时代“牵手”,计划投资120亿建设生产基地;目光转向长三角,常州联手多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共建新能源之都;西南地区,重庆铜梁迎来海辰储能落户,合力打造2000亿级储能产业集群……
大城竞合,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产业?答案在“能源安全”与“双碳”这两个关键词上。
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能源安全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能源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研究学者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在于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碳替代(电替代、热替代和氢替代等)实现能源转型,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多地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曾有“电池王国”美誉的江门,也迅速迈向新风口,紧扣“中国侨都”“百年工业名城”城市定位,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抢抓“新”机遇,加速探索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覆盖原材料、电池生产设备、电芯制造与PACK成组以及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环节。
近两年,江门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前年,由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携手共建的“双碳”实验室揭牌。去年,江门先后与中创新航和隆基绿能两大行业巨头牵手成功,在中创新航的引领带动下,天赐、科达利、精测电子、海目星等上下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江门和增资扩产,推动新能源电池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迅猛发展。
江门双碳实验室。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今年初,江门乘势而上,提出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此次,隆基园区动工和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标志着江门剑指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走稳了第一步,同时站上了竞合新能源赛道的新起点。
新起点往往伴随新挑战。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行稳致远、走在前列,需要江门开足马力,拿出更大作为,办好更多大事:
开足马力做好招商引资。江门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开了好头,有了中创新航和隆基绿能这样的龙头。不能忽视的是,作为新能源赛道上的后起之秀,江门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有待完善等不足。站上新起点,支持已有企业、项目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要紧盯新能源产业继续实施精准招商,既要招引中创新航这样的“月亮”,也要招引上下游配套的“星星”,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强链,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落户的项目不落地,开建的项目不投产,就形成不了生产力。随着江门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越来越多新能源项目选择江门、落户江门,同时不少已落地项目也在筹备增产扩产。不妨趁热打铁,对已落户、落地的新能源项目多扶一把,全力提升项目挂网率、交地率、动工率、入库率,推动项目加快动工、加快建设、加快投产、加快达产,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开足马力做好保障服务。服务好新能源企业,就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江门新能源产业发展处于从有到优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必须千方百计当好后勤保障员,紧密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积极了解企业诉求,用心做好服务保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具体解决方案,护航新能源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开创新天地、实现新作为,共同在新能源赛道上行稳致远。
能源是文明的基石、发展的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当下,江门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前行,期待未来江门交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答卷,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多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