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型可实现零样本动物社交身份识别

副标题:

来源:科技日报 | 2024-01-15 15:15:22
科技日报 | 2024-01-15 15:15:2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蔚鹏飞及其团队将AI技术运用到动物身份识别和神经科学研究中,提出一种研究社交行为的小样本学习计算框架模型。该模型可解决精确检测动物社交行为中的多个难点,有望创新社交行为神经环路机制的研究范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上。

  近年来,AI技术在传统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DeepLabCut、SLEAP、MoSeq等AI动物行为追踪技术正成为神经科学家重要的研究工具。然而,上述技术在分析多个动物目标、动物自由社交行为时仍无法实现海量数据标注。此外,使用这些技术也会出现连续追踪的动物目标身份识别精度低等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双向迁移学习计算框架模型。使用这种模型,科研人员无需提前标注动物身份数据,即可实现多动物社交身份识别。据了解,这种识别的准确率超过90%,可完全满足动物社交实验的精度需求。

  “双向迁移学习计算机框架模型的设计思路受大脑工作机制的启发。在非社交场景中,区分每一只动物的身份非常简单。这些模型已经认识的动物身份信息,可以迁移到多动物社交的场景。”蔚鹏飞说,此模型解决了AI需要人工标注大量数据才能实现多动物身份识别的问题,实现了零样本多动物社交身份识别。

  “多动物行为量化是解读动物社交行为的关键,在神经科学和生态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意义。”《自然·机器智能》期刊高级编辑特伦顿·杰德对该研究评价道。“未来,AI赋能的神经科学研究将为实施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无创神经调控提供指导,有望帮助人类进一步理解复杂精神疾病。”蔚鹏飞说。

编辑:阮峥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正在阅读:新模型可实现零样本动物社交身份识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