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正在为手机充电。
近日,卡塔尔一家科技公司研发出可以在7秒钟内为手机充电的机器Swapery。它配有轻量级电池组。用户可将这些电池组吸附在手机背面,并与手机充电接口相连。当需要充电时,用户将手机插入Swapery中,机器就会自动将电池组更换为另一批满电的新电池组,并对替换下来的电池组进行充电。有评论称,这种类似于电动车换电补能的模式有望减轻现代人的手机电量焦虑。
纵观近些年来电子设备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各厂商一直在想方设法缓解人们的手机电量焦虑。当下,由于能量密度的限制,手机电池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提升充电效率成为各厂商应对手机续航问题的重要方法。那么,现有手机充电模式是如何不断提高充电效率的?手机换电模式是否会替代现有的手机充电方式呢?
快充市场逐渐饱和
电池的续航能力与充电体验是评价手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几年前,手机充满电通常需要几个小时。自2018年以来,由于快充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的充电时间被极大缩短。目前,手机充满电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小时以内。这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手机充电领域虽然存在“快充”“闪充”“超充”等多种称呼,但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即在电池容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充电功率的方式提升充电效率。提高充电功率目前有3种途径,分别是提高电压、提高电流以及同步提高电压电流,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快充技术方案:高压小电流快充,如华为、三星等;低压大电流快充,如OPPO、一加等;高压大电流快充,如魅族。也有一些厂商在这3种快充技术方案上均有布局。
近年来,快充技术发展迅猛。一方面,具有快充功能的手机占比快速提高。随着显示器、处理器、5G应用的不断升级,手机能耗不断增加,快充功能成为智能手机的刚需。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接近80%的手机支持快充功能,而2018年支持快充功能的手机占比还不到30%。另一方面,快充平均功率迅速提高。2022年一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快充平均功率从30瓦提高到34瓦,其中,中国市场的快充平均功率已经达到50瓦。
随着快充技术的普及,手机充电领域正在发生边际性、转折性变化。从企业端看,快充赛道上的竞争逐步进入边际报酬递减阶段。目前,快充功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市场逐渐达到饱和状态,预计未来几年手机厂商将在快充之外开辟新的竞争赛道。从技术端看,快充在加速给电池充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给电池带来损伤。高功率充电会给电池带来高温、高压、过充等问题。虽然有各种协议限定电压电流和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但随着快充次数和使用时间的增长,手机电池性能会逐渐降低。
换电模式或卷土重来
在手机电池发展历程中,可拆卸与整机一体化两种设计思路长期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充电模式是换电模式与快充模式。早期的手机电池通常可拆卸,但随着日趋复杂的手机内部空间设计和不断提高的美观要求,整机一体化设计思路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快充模式能使手机在保持一体成型工业设计的条件下快速补能,但也易导致电池损伤,还需要用户配备数据线、充电头等设备。相比于快充模式,换电模式的补能过程更为迅速、简便,更换电池也会变相提高手机的续航时间与使用寿命,有利于环保。但换电模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例如电池与手机接触的稳定性不够强、手机整体的美观性不够好等。换电模式最大的短板是电池标准不统一。这不仅不利于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还可能带来资源浪费问题。
科技创新总会在传统赛道之外实现新的突破。尽管当前手机市场上的主流充电方式仍是快充模式,但一体化设计并非不可打破,模块化设计也可能在未来再次回归。更多灵活性强的手机换电补能方式有望出现。例如Swapery采取的吸附电池组更换方式并非是直接拆卸手机内置电池,而是更换外部吸附电池组。
从当前用户手机补能习惯来看,如果换电模式卷土重来,可能主要会用于一些应急补能场景。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无电源环境下的手机补能场景。在旅行途中、户外活动、出行购物、突发停电等无法及时连接电源的情景下,用户若急需给手机补能,可通过更换电池实现。这可以有效减少因手机电量不足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和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换电模式或将颠覆当前流行的共享充电宝模式。
第二类是有电源环境下的手机补能场景。在商务活动、座谈会议、餐饮聚会等有电源但不方便充电的情形下,换电模式可以及时满足用户的手机续航需求。此外,在有电源但手机需要实现快速补能的情况下,用户也可采取换电模式。
总的来看,手机换电模式是否会替代现有充电模式,关键在于消费者的选择。虽然从当下来看,换电模式替代快充模式的概率非常小,但是当更具便捷性、用户友好性的新产品、新服务出现时,换电模式或能重回主流。